追尋紅色記憶,青春走進基層,争做時代新人。7月24日-25日,伟德官网bv“弘揚延安精神,追尋青春足迹”暑期社會實踐團在延安市南泥灣鎮開展學習調研活動。依托當地紅色教育資源,探尋南泥灣精神,調研在南泥灣精神指引下,當地人民建設美好家園的奮進曆程。
圖為實踐團在南泥灣大生産紀念館合影
探尋南泥灣精神,感受革命光輝歲月
“陝北的好江南,鮮花開滿山……”走進南泥灣大生産紀念館,那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南泥灣》便開始在耳邊回響。紀念館中,一幅幅圖片,一件件農具,一張張獎狀,見證了359旅挖窯洞、墾荒地、發展生産、建設家園的豐功偉績。幸福渠的挖通,光華農場、大衆合作社的興辦,伴随各種實業的興起,南泥灣從昔時“爛泥灣”轉變成陝北“好江南”。通過講解員的講解實踐團成員了解到,在以南泥灣為代表的陝甘甯地區大生産運動中,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帶頭參加生産,與百姓同吃穿共勞動,極大地鼓舞了陝甘甯邊區人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南泥灣大生産紀念館
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的巨大時代影響力,正如朱德同志所言,一起動手真正是抗戰建國的好方法!陝甘甯邊區大生産運動是中國共産黨人與人民群衆團結一緻、休戚與共、自力更生的一曲激昂贊歌。而大生産運動所形成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南泥灣精神成為中華民族不斷前進的精神動力之一,在時代發展的脈搏中有力跳動,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為了美好生活而不懈奮鬥。
追尋紅色記憶,感受激昂革命歲月
黨在延安的十三年,是艱苦奮鬥、堅定信仰的十三年。諸多的紅色教育地點,向我們無聲訴說着那段艱辛但又慷慨激昂的曆史。在象鼻子灣雪地講話舊址,實踐團成員重溫毛澤東同志的演說,“長征是宣言書,是宣傳隊,是播種機,它将載入史冊。”講解員《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歌聲浸潤每一位實踐團成員的心,實踐團成員感慨道,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的紀律,鐵一般擔當,這就是人民軍隊!在延安炮兵學校舊址,一輛輛退役的坦克、榴彈炮、裝甲車,一杆杆先進的的槍械,一柄柄農用的鋤頭,無不令實踐團成員熱血沸騰,“一支槍,能打仗,一把鋤,能開荒,打仗消滅敵人,開荒充盈糧倉!”
圖為實踐團在雪地講話舊址參觀學習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炮兵學校舊址
青春走進基層,探尋脫貧攻堅故事
實踐團乘坐大巴車來到南泥灣馬坊村,一下車便被馬坊村幹淨整潔的巷道、整齊劃一的房屋、獨具一格的新式窯洞所深深吸引,當年貧窮落後的景象已經一去不複返。村莊幫扶企業的負責人向實踐團講述了村莊的建設曆程,并帶領實踐團到馬坊村村史館進行參觀學習。在參觀與交流過程中實踐團了解到,經過當地政府、人民、企業的共同努力,馬坊村的基礎公共設施基本能夠滿足村民生活需求,而企業幫扶的鄉村産業已經成為當地的支柱産業。村莊中設備齊全的幼兒園、高端典雅的鄉村酒店、傳統與現代交彙的精釀坊、接待遊客的會客大平台仿佛訴說着這裡脫貧緻富的壯麗故事。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馬坊村村史館
參觀過後,實踐團到村民家中走訪調研。一位村民邀請調研組參觀了她家的兩層獨棟小别墅參觀,一位年過七旬的老奶奶滿面笑容地向調研組講述了馬坊村這幾年間日新月異的變化,一位大叔向實踐團成員展示了他的全家福照片。從與村民的交流中,實踐團成員真切地感受到了村民們飽滿積極的的精神面貌,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我國打赢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卓越成果。
圖為實踐團成員到村民家中進行走訪調研
調研農村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南泥灣大生産雖然已經過去多年,但新時代“大生産”運動在南泥灣這片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在甘泉縣道鎮喬莊村,實踐團成員采訪了村幹部,就鄉村建設情況進行了解。實踐團了解到,近年來在國家鄉村振興宏觀政策和當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喬莊村經濟發展逐漸轉型,由單一的農業生産向農業生産與旅遊開發相結合的經濟模式轉變。村裡建起了觀光水稻種植基地、豆腐制作體驗基地等,經濟狀況越來越好,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同時,村裡十分重視農村生态環境保護,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重保護環境,同時利用美麗的自然風光發展旅遊業,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實踐調研過程中,實踐團成員到農田學習農業技術,調研農業發展;到豆腐坊動手體驗豆腐制作方法,品嘗自己制作的豆腐豆漿;到生态旅遊區參觀,感受鄉村的美麗景色。經過實踐,團隊成員對于延安革命老區的鄉村建設情況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對國家鄉村振興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村支書進行交流
圖為實踐團成員體驗豆腐制作
延安是革命聖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複興的力量源泉。走進延安,探尋南泥灣精神,觀察當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取得的豐碩成果,對于青年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愛黨愛國情懷具有重要意義。實踐團成員紛紛表示,将以此次實踐學習為契機,弘揚延安精神和南泥灣精神,踐行為人民服務的青春誓言,腳踏實地,用實際行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青年力量。